杨士奇说道:“陛下,天下河道千万之多,如果陛下每一个河道都要设人管理,则所需人员,何止千万之多,朝廷决计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开支。再者太祖皇帝以乡约教授百姓,本就是令百姓自治。所以天下各水道都是乡绅掌管,与水旱之灾,则聚众而议,从众而决,不花朝廷一钱,而天下自化。”

朱祁镇听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了。

因为这就是太祖皇帝得意之作,影响了中国六百多年的乡村模型。就是以理学为本的乡约,被太祖皇帝以政治手段推行到了天下。

很多事情朝廷不怎么管,都是由士绅代为管理的。

而杨士奇杨家在江西也是名门大族,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他自然要阻止朱祁镇的想法,同样杨士奇也不安全是私心。

杨士奇所言,也非常在理。

因为将每一条河流都纳入朝廷的管辖,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朝廷的管理能力,是有极限的。杨士奇担任大明首辅十几年,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不管后世如何决断太祖皇帝当初的模式不对,禁锢了思想,但是在没有人提供另外一套治国方略,特别是对农村治理方略之前。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

朝廷行政能力,不能锁定到每一个人。能到县就差不多。需要有一个阶层在朝廷与百姓之间。而士绅是无奈的选择。

朱祁镇对此是非常了解的。

因为太祖皇帝唯恐后世子孙不了解他的意思,皇明祖训之中就有其中内容。当然了,他写的未必是这个。朱祁镇是自己揣摩出来的。

而今朱祁镇也无意挑战这乡村自治模式,说道:“首辅的意思,朕是知道的,一些小河,朝廷自然不需要管,但是如果而今卢沟河,滹沱河,滏阳河,漳河,卫河,北运河。这些河流,跨府连县,而且彼此相互影响,想要治理好,却不是一府一县之力能够做到的,而民赖农以生,农赖水以活。水利不兴,百业难安。”

“朝廷岂能袖手旁观,而水利如此大事,在工部只有都水司负责,实在太轻了。”

杨士奇心中一跳,暗道:“皇帝又有新想法了。”说实在的,应付新想法层出不穷的小皇帝,杨士奇有一点疲于应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