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本来想替儿子遮丑,结果连自己的脸都被亮出来,一巴掌五道杠!李世民气得甩袖而去。

想想也是,不给点教训,这孩子岂不要真的变“柴”了?于是李世民下旨,免李恪安州都督,夺三百户封邑。

一脚踩丢了三百户,李恪第一次深刻体会了“大米饭来之不易”。

从此,他痛改前非,自觉接受权万纪的严格管束,把扭曲的身板扶正了。

按这个节奏,李恪应该可以把吃闲饭的福分,延长到六七十年不成问题,说不定成为大唐宗室的顶梁柱也未可知。可身为皇室子弟,跳不开莫名其妙的陷阱,李恪的麻烦不久到来。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小九李治替补上位。可是李世民越看软了吧唧的小九,心里越不放心:这小身板,能扛得起大唐吗?别搞成三世而亡。

夜深人静,李世民睡不着觉,把儿子们一个个拉出来排队,柴火柴火,都是柴火!哎,唯有小三李恪,怎么那么像我呢!

李世民“无事生非”,把李恪架上了刀山,他对长孙无忌说:小九太懦弱,恐怕守不住社稷,小三英果类我,我想改立他为太子,你觉得咋样?

长孙无忌心想,真把大唐当你自个儿家私产啦?他眼皮都不抬:不咋样!

李世民生气了:你这么说不就是因为李恪不是你外甥么?

长孙无忌回怼:太子仁孝,是守成之君,正合适,储君多重要,哪能变来变去?

李世民一时语塞,谁让自己当初被搞昏头,来不及细细考虑,如今木已成舟,再打碎了重建,想想都心碎。罢了罢了!

李世民轻拿轻放,不再提及此事。他唯一可做的就是,不断以严父的姿态,告诫李恪,要以历史上的贤王们为榜样,克己修德,做皇家的辅弼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