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登基一个多月以来,杨素已经发现了杨广和杨坚的不同之处,或者说一些让他印象很深的特点。

总体来说,杨坚在正常情况下行事谨慎,且生性节俭,办事能省则省,而杨广刚好相反,做事胆大,非常有魄力,出手还很阔绰,做事喜欢大手笔,这些天清除异己和封赏有功之臣的过程中便可看出这一点。

杨素记得他当年带兵打赢东.突厥南犯十万骑兵,杨坚也只是赏了三百银、三百匹绸缎而已。可眼下自己率军平并州之乱,还没有动身,杨广便已经先后赏了自己五次,金银不下万两,绸缎不少于万匹。

这样的出手阔绰,说得好听点,是做事大手笔,有魄力,但实际上和败家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先帝杨坚生性节俭,攒下了丰厚的家底,否则杨广想大手笔国库也没有那么多的钱。

再比如刚才杨广说的话,对付一个小小并州叛乱,杨广不知道是心急着平定并州之乱,好忙其他事情,还是习惯和性格的原因,竟然想要动员举国之失兵,

难道他不知道,动用举国之兵需要耗费多少财物和粮草,征调多少百姓民夫运送粮草,一场仗足以让杨坚积攒的丰厚国库耗尽,征调民夫按照以往经验至少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死上三成,而民夫都是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家里面的成年男丁死了,家里农田没有人耕种,妇孺幼儿也会因此而变成流民、乞丐。

杨素虽然对百姓同样没有什么怜悯之心,但他还不想大隋因此而衰败,他心中叹了口气,心道:“杨广做事太好大喜功了。”

这些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杨素暗暗叹息一声,便不慌不忙道:“陛下,老臣以为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并州叛乱,杨谅已死,高颍虽然扶持杨谅之子为汉王,但并州文武官员都知道那只是高颍的傀儡,他们对高颍的忠心有限,由此可见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军心,不须动举国之兵,臣有把握,就凭臣手上的十万大军,最多一个月之内剿灭并州之乱。”

杨广知道杨素用兵从不轻敌,既然他能这样说,那就没有问题,他心下稍安,便罢了动举国之兵的念头。

这时杨广又想起一事,连忙笑道:“朕刚刚接到王君临传来的消息,那高颍妄图勾结契丹日连部对付朕的大军,王君临得到消息后,带领一千骑兵在三天之内攻打了并州三处军寨和日连部五个部落,成功挑起了并州和契丹日连部之间的冲突,如今在上河谷,并州和日连部正在大战,极大的牵制住了并州的叛军,这次王君临不负朕望,先是杀了杨谅,如今又解决了日连部的问题,朕一定要好好封赏他。”

说这些话的时候,杨广一直盯着杨素,显然是想看杨素会有什么反应。

杨素却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英明,有功者赏是我大隋治国之本,只有这样陛下才能将天下英才为陛下所用。”

“杨爱卿言之有理,朕的确应该重赏王君临。”杨广有些失望,他本来想从杨素脸上看出愤怒或者郁闷的一面,他好继续接下来的一些试探,没想到杨素的城府如此深。

“如果没有别的事,老臣不打扰陛下休息。”杨素向杨广躬身一礼。

杨广点点头,说道:“明天爱卿要出征,朕就等着爱卿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