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小状况(第2/3页)
章节报错
考场上不许喧哗,所以这位少年的遭遇虽然在考场上引起了一阵骚动,但没有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大家只是朝那位少年投以同情的目光,同时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出现这样倒霉的事,对待手上的试卷和砚台、墨汁等等,就更加小心翼翼了。
杜锦宁暗叹一声,收回目光,专心地磨起墨来。
许多考生都是趁着刚才等待的功夫磨墨的,杜锦宁却一直等到现在才磨墨,也正是基于对试卷安全的考量。
再者她做题目做得快,完全不必争分夺秒地事先去磨墨。
磨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静心的过程。将砚台里的墨汁磨得又稠又细之后,杜锦宁已将自己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她先将砚台放到桌子最角落的地方,这才从试卷袋里抽出最里面的那张试卷——也就是试卷的第一页,来放到了桌子上,用镇纸把两边都压好。
刚才她在检查试卷的时候,实际上已将今天的县试题快速浏览过一遍了。
这个时空对于科考做弊,采取了许多防犯措施,除了打乱和随意调任县令和教谕之外,出题与题目管理方面,也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这些试题并不是刚才那位刘县令所出的,而是别县的县令所出。他们出了题后自行印刷,印刷完毕后直接交给自己的亲信保管。直到昨日收到通知,得知自己出的那份试题送往何处,那位亲信这才会带着试题前往所在的县里分发试卷。
而这些试题,虽说来来去去都不出那几个题型,但内容还是有变化的。
就比如她刚才拿的这份试卷,就不全都是帖经试题,而是糅杂了帖经、墨义、算学、经义和试帖诗几种题型。这是把县试三天的考试内容都放在了一天里考核了。其实依杜锦宁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样出题是极合理的,毕竟县试第一天对于考生来说极为重要。如果这张试卷成绩考好,后面的考试考不考都没关系了。这样无论对于考生还是监考官来说,都会变得轻松许多。
她提笔在砚台上蘸了蘸墨,轻松答起题来。
虽说题目比较全,但帖经试题所占的比重还是最大的,足占了这一整张试卷。依着杜锦宁过目不忘的记性,对于这种题那简单就是信手拈来,所以不过是大半个时辰的功夫,她就将帖经题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