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睢阳县令黄亲自出面恳请城内诸大小家族的帮助,因为在他看来,倘若能得到这些大小家族的帮助,后者将各自家宅的护院、家仆凑一凑,搞不好也能凑出个四五千人来。

更要紧的是,县令黄需要赏赐钱财激励城内守军士卒的士气,可单凭县仓内的那些库存,根本不足以让他做成这件事。

不得不说,宋郡人非常团结,这从当年几乎大半个宋郡都在暗地里支持向的北亳军就可见一斑。

这不,当城内各家族得知县令黄邀请他们到县衙相聚、商议如何击退楚军时,其中但凡有些眼力的,已经交代家人筹集府上现有的金银铜钱,准备主动献给县衙;纵使那些脑筋并不活络的,待等在聚会时,当县令黄亲口道出县衙如今缺钱激励士卒士气的窘迫后,亦纷纷慷慨解囊。

这让在一旁观瞧的上梁侯赵安定看直了眼宋郡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这么好说话了?

其中关键,无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前宋郡义军北亳军的领袖向;一个即是魏王赵润。

向作为宋国英雄向沮的幼子,他在宋郡的威望当真是无可复加,再加上此人在自尽前写下遗书,劝告麾下将领与宋郡子民臣服于魏国,因此,魏国非但没有抹黑向,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向的名誉,称其为「宋国最后的忠臣」。

当然,魏国朝廷的目的,只是为了和平收复宋郡,但朝廷这样的做法,却也让向逐渐取代其父,成为了宋郡人心中憧憬的英雄既然这位英雄都劝告他们臣服于魏国,日后双方不再相互厮杀,宋郡人又岂会不从?

于是,凭着向临死前的遗书,宋郡的贵族、百姓,纷纷臣服于魏国,再不思反。

至于魏王赵润,别看他当初坚决拒绝了向提出的「宋郡自治」的要求,但在魏国收复宋郡之后,赵润也并未‘惩罚’宋郡人,甚至于到后来,只要该名宋郡人他承认自己是魏人的一员,魏国朝廷也不禁止他踏上仕途,甚至是在宋郡当地为官。

而事实上,在魏国收复宋郡后至今,在「抚宋特使崔咏」的举荐下,宋郡有不少当地的望族家主出任了该地的官员。

此时宋郡人这才明白魏王赵润的“固执”:首先必须宋郡是魏国的领土,其次必须承认宋郡人亦是包含在“魏人”这个范畴之内,就好比梁郡人、河内人等等。

至于其他的,这位君主其实并不苛责,他甚至允许宋郡人继续祭奠向沮、向,甚至是曾经的宋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