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被人盯上的还有一直没有成亲的梁先宽。

不过作为当事人,这些事他们都不知道,大家在放了榜后聚了一次开了个小会,互相恭喜一通,又告诫还有一关,稍安勿躁,便又各自回去埋头读书了。

隔了几日,便是殿试,殿试是在皇宫大殿里进行。

因为要面见皇帝,不能殿前失仪,天没亮杜锦宁就起床了,把昨日准备好的衣服穿上,特意让陈氏和青木看了看,发现周身没有不妥之处,这才出了门。

殿试依然是黎明时分入场,要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一系列礼节,这才把策题颁发下来。

殿试的位置是以会试成绩顺序安排的,杜锦宁身为会元,自然是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与坐在金銮殿上的赵晤正好相对。

赵晤看着杜锦宁和齐慕远、关嘉泽,十分好奇。

一般古人,六七岁启蒙,读《三百千》打基础要花费起码两三年时间,接着把四书念通,再加上五经,总得六七年。这时候才能去参加县试。如果县试一举得中,十六七岁的童生,就已是十分有出息的了。如果一路顺利,考上进士,那也要二十五、六岁了。

所以这大殿里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五六十岁的人也有,但却只有一两个。

说一句言外话,一般而言,五六十岁的考生,除非文章写得特别特别优秀,否则阅卷官是不取的——年纪那么大了,取了他后,他能为朝庭效劳多少年呢?要是会试上取中的考生有一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朝庭如何派官?这些人恐怕上任的时候走到半路就一命呜呼了,更经不起官事案牍的操劳。所以取了他们这进士名额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所以文章里有年老者的腐陈之气的,阅卷官都直接黜落。

而像杜锦宁、齐慕远、关嘉泽这三个坐在前排,面容青涩的,就十分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