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科举的大规模的改革,也正式宣告李治时代的到来。

犹如天空乍响一声惊雷,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

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科举之事,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

寒门是欢天喜地,相约好友,或酒楼茶肆,或道观庙宇,或山间田边,举杯痛饮,畅谈科举,仿佛人生充满了希望。

因为这一回科举改制中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寒门的,再加上前面的士庶之争,朝廷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了,这也是自魏晋以来,朝廷第一回站在了寒门这边,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事。

而贵族阶层却是一片抱怨之声,其中取消改革乡贡制,是肯定伤害了贵族阶层的利益,以前是乡贡都是保送生,九成九都是大姓子弟,这伤害的太深了。

可问题在于,这并不是李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定下的政策,他还是获得一部分大臣的支持,而且这些支持的大臣都极具代表性的,韩瑗、来济代表着关陇集团,崔义玄代表着山东士族,李勣代表着军方,李义府、韩艺代表的是寒门。

他们支持科举改制,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的,韩瑗、来济代表的关陇集团,刚刚在废王立武上面,得罪了李治,而且败的无声无息,要再反对李治的话,他们也害怕,而且李治推崇的尚贤之风,人人机会平等,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是好事,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

而山东士族因为崔戢刃他们当家,也在寻求改变,他们将重返朝堂寄托于科举上面,他们是坚定的支持者,李勣虽然少有发言,但他肯定也是支持寒门的,因为他也受过贵族的排挤。

最受伤害的就是那些地方上的大姓,因为这样一来,他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但是李治可不会关心他们,他得到权力中心和百姓的支持就可以了,而且他对这些沽名钓誉的大姓之家,早就心生怨念了,因为对于皇帝而言,地方势力太大了也不行,必须压制这些地方上的乡绅。

另外,长安城内的贵族子弟,也是分化成了两边,拥护崔戢刃一边的,对此都是持有支持的态度,公平好呀,这你们要还输了,那你们总没有借口了,都卯足了力气,要与寒门在这科举上一较高下。拥护裴清风的,自然对此有诸多抱怨,觉得这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寒门与他们士族平起平坐。

争论还是有的。

但并不能改变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