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孩跟他的同桌说:“你怎么又吃薯条?”(注1)

第二张图说的是:“我最讨厌的就是崇洋媚外的人了!”

而第三张图,他同桌无语地问他:“你还好意思跟我说,你桌子上那盒是什么?”(漫画里,主角的桌子上也摆着一个大号的盒子,跟他同桌的那盒薯条如出一辙。)

结果,第四张图,主角贱贱地笑着:“谁说的,这明明是油条。”

漫画里,打开的盒子里面是一条条跟薯条一样叠在一起的油条。

不是说不好看,而是问题是,杨轶看着都忍不住轻轻一笑,觉得很有意思。

这些小人书讲述的故事或者笑话,显然并非只是小孩子看得了,大人同样能够看得下去。

当然,单看这个故事,杨轶倒不介意让曦曦来看。但翻看其他则故事,杨轶却看到了作者运用了一些屎尿的笑梗,用了一些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慕的话题,甚至还用了像***、口红、罩罩之类的笑料。

做个比较,这些小人书就跟《蜡笔小新》一样,定位上更像是成人阅读的漫画——虽然后期《蜡笔小新》已经少了很多两性方面的内容,但内容上还是比较成人化。

所以这能叫儿童漫画?明显不适合曦曦这种还没开始上学的小朋友阅读啊!杨轶可不想让曦曦这么小就接触这些成人化的思维方式。

让杨轶觉得问题很严重的,是这类漫画并非就一个特例,这个位于儿童书籍区域的小人书柜台里,大部分漫画都跟它差不多。

杨轶想起了以前傅俊给自己看的一个叫余倩的粤省作协理事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虽然傅俊给自己看,是因为余倩推荐了自己第一部《曦曦的睡前故事》,让自己的书在粤省卖到脱销,可是杨轶还记得余倩在那篇文章里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述,她说现在中华的儿童文学走入了误区,很多写儿童文学的作家,都是用的成人的思维去构思,写的故事根本不适合小孩子看!

余倩也是一个母亲,她作为一个作家,一直鼓励自己的孩子阅读,可是在她眼里,只有杨轶写的《曦曦的睡前故事》,才真的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不仅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而且遣词造句也不会刻意用华丽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