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行动快捷,而且一路也丝毫不做停留,两天之后到达渑池。

中国以秦岭为中轴分成南北两部分,秦岭以南气候湿润温暖,以长江水系为主,称之为南方,而秦岭以北其后干燥寒冷,以黄河水系为主,称之为北方,南北气候差异巨大,物产差异巨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差异巨大。

而注入黄河的许多支流都是发源于秦岭之中,大大小小的河流足有数十条,如今要修的东方道便要横跨诸多河流,因此就需要架设大小共计数十座桥梁。

而除开这些河流之外,顺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也有无数的秦岭余脉支棱八丫的如同鱼刺一般延伸到黄河岸边,虽然许多地方都有路可以通畅行走,但道路也是弯弯曲曲的并非一条直线,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串联的就是沿途大大小小的郡县乡镇。

陈旭根据科学院的测绘地图,确认的第一个需要改弯取直的地方就在渑池县境内。

渑池县临近洛阳,属三川郡,当年秦赵会盟就在渑池,民间流传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此地。

而渑池境内多山,以秦岭余脉崤山为主,加上还有丹霞地貌的地形,因此道路通行非常不便,修建的东方道弯弯绕绕就是在大大小小的山岭之中蜿蜒曲折的通过,因此这次改弯曲直有两处都是在渑池境内。

黄河沿岸一直就是中原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口密集,渑池虽小但却与洛阳近在咫尺,基本上算是洛阳的西北门户,以此阻挡来自于秦国的袭扰,秦国要进攻中原韩魏,渑池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

但渑池毕竟是中原繁华区域,无论是商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因此人流密集,东方道也早已修建的比较通畅,只是其中有几段需要绕行很长的距离,让来往交通既耗费时间有耗费人力物力。

眼前这座山并不高,陈旭目测不会超过五十米,但全部都是裸露的岩石,现在的东方道就是沿着山脚往北弯弯曲曲绕行了几个山谷足足近八十里之后才迂回到达山的背面继续往东。

而这座山其实也并不是没人行走,附近路过的民众都是直接翻过这座小山,用时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因此陈旭此时站在山脚下,还陆续看到有背背篓挑藤筐甚至是赶驴驮货的人沿着山上的小路来往。

背货挑担的行人可以,但马车拉的大宗货物却不行,只能乖乖的绕路,差不多要两个时辰才能绕过去,因此来往的马车商队只能望山兴叹,郁闷的含着一泡眼泪花儿绕路。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