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八十年代引进过不少日本长剧,口碑很好,后来之所以没了,关系恶化是一方面,主要还是不赚钱。

按国内的播放习惯十集也就一星期,还没热起来就结束了,这谁受得了。

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和韩国关系也不怎么样,却引进大量韩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足够长,越长越好,一百来集的好几部。

一个月不见,经过各种舞台的历练,穆沐显得成熟了不少,益发动人。

苏长青本以为见到她会深感愧疚,然而并没有。

为什么要愧疚呢,高仓前辈说了要无所畏惧。

偷换概念勉强能自我安慰,他还是为自己毫无愧疚之意而有些愧疚的,于是进一步自我安慰:“我也没想象中那么渣,还是明是非懂道理的。”

但也仅仅是懂道理而已。

穆沐对苏长青需要长时间在日本拍戏有些不舍:“为什么要写个日本故事呢,难道这些事就不能发生在中国,以后国际上成功了,岂不是便宜了小鬼子。”

这个题材还真不好移植,就像《深夜食堂》,不管多大牌的导演、明星,谁移植谁扑街。

当然可以拍中国风的深夜大排档、烧烤摊,一定也有许多好故事,但无法移植原著的精髓,难以安排一个沧桑的大叔优雅地卖心灵鸡汤,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创作。

两个民族的精神是不一样的,只有日本文化渲染死亡之美,其他民族基本无此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