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减,那就只能走精致化道路,在顾客带不走的装修和餐具上下功夫,菜量虽然越来越少但摆盘越来越好看,至少看上去赏心悦目适合发朋友圈。

最终则必定分餐,一来符合自古以来传统,二来杜绝口水交换更卫生,最关键是能把一盘菜分成几碟子卖,效益上划算得多。

不过这个习惯要改变到家庭恐怕得几十年功夫,毕竟当年合餐代替分餐也用了几十年功夫。

等菜的功夫,两人互相询可了这几天的状况。

苏长青的情况比较简单,一切准备就绪,选好的民居整理期间就可以开拍些外景,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八幡晴美的情况则比较混乱,按她的话说:“家族拥有的神社,三分之一入不敷出。”

这真的很奇怪,天下还有赔钱的庙?

当然有,自古荒村废寺的情况多了去,八幡旗下神社不是这种极端情况,但骨子里差不多,都因为社会经济不稳。

八幡晴美说:“富士山上除了本宫大社,围绕周边还有七家浅间神社,我们旗下只有这八家神社得到政府补充,其余都是自负盈亏,与其他神宫国社不能比。”

带神宫二字的都是皇室神社,国社名义上独立法人,实际上相当于国营神社,这两种都是政府养着。

八幡的这八家之所以能拿到补助,是因为都是德川家康建造的真正古建筑,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了旅游业也会补助他们。

然而日本神社实行七十年翻新造替政策,其他神社不但自负盈亏,每隔一段时间就得重建,于是数十年积累可能就没了。

这也是日本人心甘情愿为神社捐献的深层原因,不捐的话也许过段时间就没了。

“终战前只有三百多家浅间神社,战后随着经济腾飞,五十年年间扩张了近四倍,现在弊端都出来了。”

八幡晴美说:“以往我们每年都有几间神社进入翻修,平均工期差不多三年,所以在建神社一直保持在二十多家,这是笔巨大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