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三四十来岁的科学家站在白色樱花盛开的道路两边,穿着一身和冬天完全不符的白色单衣。

“您好,贺院士。”

“您好。”贺院士脸上笑意浓重,眼眶却是红红的,声音也有些沙哑。

“您能给全国人民介绍一下,这次成功发电的聚变实验堆‘星火’吗?”记者问。

贺院士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从很早就能实现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但放电与发电是完全不同的,这么说吧,当一个聚变反应堆可以对外发电时,就意味着可控核聚变的稳定商业应用,有了最根本的技术基础,可以从实验走向现实世界。”

“我们一共沿着三条不同的技术路径建立了‘燧皇’,‘煮海’和‘星火’三个实验堆,最终的结果是,‘星火’先实现了发电,完成了商业化应用的基础。”

记者问:“可控核聚变是从上个世纪就提出的技术,直到今年才取得突破,在研究可控核聚变时,您的团队遇到了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呢?”

贺院士回答道:“一方面是材料上的难题,可控核聚变对于材料的要求极其严苛,目前人类合成的所有材料都满足不了条件,只有某些星辉物质材料可以达成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对等离子流体的控制与计算技术,有赖于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记者问:“可控核聚变装置由放电进展到了发电,这意味着什么呢?”

贺院士回答:“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2021年,立项建设cfetr,第二步是在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探索商业化应用基础,第三步是在2050年建设商业聚变堆,获取人类文明终极的能源。”

“由放电进展到了发电,意味着三步走战略有可能提前十四年完成,在今年,也就是2036年,我们就可以建成商用的聚变电站。”

“它的意义在于……”

贺院士想了想,似乎在思考合适的用词。

斟酌片刻后,他用最谨慎和保守的口吻说道:

“人类文明来到了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