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经历了被蒙军杀戮一千万人,如三十年以前那样供应一百五十万石军粮的硕果不可能再做到,但李瑕还是征收了近三十万石粮食。

这可称得上奇迹般的产量,也是他执政以来初次有所积累。

但若不是忽必烈掉头去打阿里不哥,三十万石粮食根本也不足以供应战事持续下去,算上路途上的损耗,也许两个月、三个月就一干二净。

若不是运气好,凭什么扛?

运气好攒下这一点钱粮,还要修水利、建城防、增加军备、铺桥修路,还要积累粮草应对以后蒙古的举国攻势……

能拿多少再去打兴庆府?

韩承绪表达出这个意思之后,语气渐渐郑重。

“如今攻兴庆府,所费几何?便是攻下兴庆府,两三年内所获钱粮几何?可有助于王上到时抵抗蒙元大军攻势?”

李瑕道:“若是要算这个账,那必定是亏的。不说两三年,我们若占下兴庆府,五年十年内必然是要一直付出更多的钱粮去守这个地方,维持它的秩序,这一仗,绝对是不划算的。”

土地绝不是越多越好。

包括大理、西夏,宋军并非是打不下来,而是不划算。

为何打了胜仗还要议和?这看似荒唐的情况背后是宋承平年间衮衮诸公的权衡考量。

这些地方种出的粮食,就是远远少于要占据它所要耗费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