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北美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岛国、德意志这些战败国转移;

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岛国、德意志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东南亚国家和桦国都属于第四次工业迁移的受益者。

但东南亚和四小龙经过这一两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姜余的“特殊照顾”,他们国内产业大部分又转移到了桦国。

失去这些产业的他们,也彻底丧失了国际行业话语权。

比如台岛的ic产业,自前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基本上主要的半导体企业都迁移到莞城和京都。

国际上的相关资本和技术也不再考虑台岛,而是转向内地投资和建厂。

整个ic产业链的上下游,多达上百种的工业小门类,数十万人的就业,上千亿美元的产值,就基本上与台岛无关了。

再比如汽车制造企业,泰国和棒子国都算是其中的新晋佼佼者。

金融危机后,棒子国损失了两家大型车企,独剩一家。

泰国只剩下了零散的组装车企。

他们倒闭后都被桦国的车企兼并或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