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下去,李隆基在信中也问起了他安西的情况局面,但相比问王忠嗣的婉转,问裴旻的时候就直白了许多,直言满朝文武对于西域的态度游移不定,一天一个看法,对于阿拉伯与吐蕃的军事联盟,极为慎重,但多日商议不出个决定。

最后李隆基还向他征求了一个意见,说安西局面如此复杂,何人能够担任安西副大都督的职位?

是否需要让杜暹夺情起复。

“夺情起复”是应对丁忧守制的方法。

父母病故,官员不丁忧守制就是不孝,但多官员实在太重要,朝廷离不开他,皇帝则有权力免去官员三年守孝的义务。

夺情起复之下,则官员无需守孝。

裴旻让王维给他磨墨,自己沉吟了片刻,动笔给李隆基回了一封信。

一样的,信的开篇不是商议正事,而是拍马屁。

裴旻为官多年,对于拍马屁的学问也算是得心应手。

此战安西并未受到严重兵灾,固然是因为裴旻那如艺术一般的调兵水平,也有李隆基的决策之功。

那个时候只是安西战事起,根本就没有结果也没有开打,是裴旻当方面的断定夫蒙灵察会因私心误事。

若李隆基不信裴旻的判断,非要等到安西败局传达才派兵支援,那黄花菜都凉了。

故而裴旻是大书特书,将李隆基吹捧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