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机会,裴旻相信西域的百姓,有志之士绝对会比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还要疯狂。

至于第三点攻心,抹黑对手,提高自己,裴旻最是擅长。

而且也不需要抹黑,阿拉伯帝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事风格就是征服。不服,就直接杀了,反正,杀的人越多,害怕的人就越多,最终会为他们征服。

这也是阿拉伯帝国比及不上唐王朝的原因,在封建社会,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哪怕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陆,领土范围比唐王朝更要广阔。

但你疆域再广,土地再多,没有足够的人发展治理,还不是等于零?

故而阿拉伯帝国的恶名,那是众所周知的。

还有关键一点,阿拉伯帝国以宗教立国,对于异教徒的处置非常的严苛。

只要利用好这两点,对于唐王朝在西域的控制力,会有显著性的提高。

当然裴旻不会吞自己知己的功劳,在信中明确的表明了颜杲卿才是定策之人,并且推荐他入主安西大都护府担任长史,负责安西政务。

对于李隆基信中关于夺情起复的提议,裴旻并不怎么认同。

杜暹确实有一定能力,以一文士之身,统领安西军政大事,任职四年,安抚将士,不辞辛劳,深得当地民心,干得很好。

可安西的局面只是求稳,已经不够了。

杜暹有能力稳定安西,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对抗阿拉伯帝国的兵锋。

不是每一个文人都是狄仁杰、虞允文、范仲淹这样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