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陈看的眼睛直冒金星,崇拜的看着自己的爱郎,惊喜的赞道:“此文一出去,只怕那些高高在上的老儒士,可要骂死郎君了。”

裴旻不以为意的道:“真正的大儒应有容人之量,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为夫亦不屑与他们为伍。这篇文章,一是给太白正名,要世人知道太白的行为并非不敬,而是求知心切,是李邕自持身份,缺少圣贤的克己内省之心。另一方面也是给那些真正有求知之心,能够虚怀若谷的真文人看的。”

裴旻也不急着将这篇文章发出去,而是将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一并请来。

袁履谦在外工作,并不在凉州,故而未在邀请之列。

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这一个个文坛佼佼者,莫名其妙的聚在了一起。

一个个都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紧张兮兮的。

裴旻见众人到齐,笑着摆着手道:“都别紧张,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我今日闲来无事,写了一篇文章,你们看看。”

他已经将自己的文章写了好几份,自己也趁机做了修饰,分别传给众人。

听裴旻说他的的文章,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人都不敢轻视。

人的名,树的影,裴旻虽无文章传世,但是他的诗词早已名动天下。

文采人所共知,他们选择来投裴旻,或多或少是因为裴旻在士林中的地位。

相比其他连大字都不会写的边帅,身兼文武的裴旻,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他们慎重的接过手中的文章,认真阅览。

这一看之下,登时离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