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进入户部任职,没有一定的背景与机缘是不可能的。

户部侍郎周英子、汪可之就是背景与机缘的最好典范。

周英子的祖父是周允元,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袭蓬陵侯周表之后,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并在武则天时期,官居宰相,而且当初还为了维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险些丧命。他的后人官运自是一路恒通。

而汪可之则是无身份无背景,原本是长安的一小吏。

之前农民流亡问题,是朝廷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令得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宇文融临危救命,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颁发《置劝农使诏》。

宇文融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万人和大量土地,近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大问题。

汪可之就是二十人之一,他功绩最好,成为宇文融的左膀右臂。

宇文融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器重,从而晋升为御史中丞,并且在之前不久升任户部尚书。

汪可之也因宇文融的机缘提携,成为了户部侍郎。

周英子、汪可之一直等着宇文融的归来。

汪可之是一脸的忧色。

周英子说道:“汪兄不必多虑,某不曾经过裴相的面,但裴相是何许人物?岂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