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裴旻提议让李隆基挑选一个身经百战的名将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而不是文臣。

李隆基认真考虑着人选,唐王朝现在军事实力上来了,朝里朝外的武将不少,但是符合身经百战,这个条件的却是不多。

毕竟迄今为止,东南西北四面,也只有裴旻的西门与张守珪的东面兵事频繁。

要选择身经百战的,只能从裴旻的陇右军、河西军,或者是张守珪的平卢军。

想来想去,却只有两个选择。

“封常清,张康!”

李隆基念出了这两个名字,在他记忆中,除了裴旻、张守珪,印象最深的就算这两人了。

封常清是裴旻麾下的第一大将,几乎经历了裴旻指挥的所有战事,而且每一次都给委以重任,表现非常出色。

至于张康,是张守珪的义子,也是一员非常善战彪悍的大将。

不论是功劳簿还是监军传来的消息都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甚至隐隐有超越张守珪的势头。

“高将军,你说,他们两个,谁跟合适?”

高力士顿了顿道:“老奴觉得应该是封常清,陛下不闻昔年薛大将军?”

他说的自然是薛仁贵。

薛仁贵一直负责东北战事,打的海东三国哭爹叫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