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罗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李维通过量子公司在夏城那番作为,是为了寻找雾气迷宫,或者是雾气迷宫中的“新位面”。

但是随着对李维的深入了解,以及接收的各方面信息,他已经知道:

绝不是这么回事儿。

也许合作的另一方,公正教团,确实是这么考虑的,可李维和屠格绝对不会。

这时候,就看出“信息量”的关键作用。

罗南已经知道,那两位早就清楚雾气迷宫的存在,而且也应该有办法自由出入,甚至里里外外与梁庐过多次战斗。

湖城的二号地洞就是残留的痕迹之一。

另外就是“星门”。

早期罗南连“星门”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自然已经清楚:

广义的“星门”可能是指一处星域与另一处非相邻星域之间;半位面之间的“直连孔洞”。

但在李维、屠格那边,将重要的任务序列冠以“星门”之名,大约就是专指连接“中央星区”的“窗口”,是突破地球本地时空的披风迷障,将这处隐而不显的偏远文明,暴露在神明、星盟冒险家和殖民舰队视野中的关键一环。

既然加入了“星门”的概念,夏城有关实验的目标,就更值得商榷了——至少在雾气迷宫的“安全区”里,是没有也不可能存在“星门”的。

这样一来,罗南就自然完成了对有关猜测的初步筛选。

在雾气迷宫中,能够吸引李维的,首先自然是梁庐,而梁庐能够先期抵达地球本地时空,也必定是掌握了某个“星门”资源。

问题是,他们将人面蛛作为“发掘星门”的工具,而人面蛛和梁庐之间,貌似不太容易找到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