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从技龗术的角度来讲,这其实并不难。我们在80年代曾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和计算,”维克多推了推眼镜,道,“an—24运输机,也就是你们的运七,它的机身、垂尾和平尾,都很适合75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飞行,只要换一副适合高速飞行的后掠翼,立刻就能成为一架喷气式飞机……当然,也可以不换,但这种更适合低速飞行的平直机翼不适合高速飞行状况,高速飞行时的阻力更大,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不合算。”

“真的?”只需要换一副适合高速飞行的机翼就可以立马鸟枪换炮、草鸡飞上枝头变凤凰?林鸿飞的呼吸顿时变得急促起来:若当真是如此……

“是的,我们做过详细的计算,虽然个别地方仍然需要作出一些针对性的细微调整,但工作量并不大,”维克多点点头,道,“在更换了更适合高速飞行的机翼之后,4000公斤推力等级的ai—22发动机很适合装在贵公司喷气版本的运七—200a上,我们认为,届时贵公司可以在同一个机身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两款飞机,定位于低端、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运七—200a和定位于高端、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新型号,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一款机身的基础上开发出两款飞机来,而且是一款喷气式飞机,一款涡轮螺旋桨飞机,这真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必须得承认,林鸿飞被这个想法给吸引住了。

运七是一款50座到60座级别的支线飞机,定位上和定位于小干线/大支线的北郡100不同,就算两款飞机都定位于支线飞机,在细分市场领域也不会冲突,而且更容易进入正在迅猛爆发的国际支线飞机运输市场,在林鸿飞的记忆当中,无论是庞巴迪在去年刚刚交付使用的crj100还是巴航工业未来的看家机型erj145,都是定位于50座上下这个区间。

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借鉴,既然已经有庞巴迪和巴航工业证明了这一点,林鸿飞自然没有排斥的道理,之前只是考虑到从无到有研究一款50座级别的支线喷气式飞机太过麻烦,效费比不高,但若是可以用运七改装,这倒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至于如何取证的问题,总有办法的。

兹事体大,林鸿飞沉吟了良久。才道,“确实可行?”

“确实可行,”维克多肯定的点头,“我们计算过,安东诺夫设计局为an—148支线喷气式飞机设计的那个机翼,在经过简单修改之后就可以应用到运七上。”

“an—148?”林鸿飞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久,才终于想起了自己在安东诺夫设计局参观的时候看到的一个没有完工的半成品飞机:肩扛式上单翼、翼下下挂2台涡扇发动机、常规式气动布局,和当今喷气式支线飞机的造型截然不同,倒是很有几分轻型军用运输机的味道。不由得道,“an—148的机翼造型不够先进吧?我没记错的话。应该还是类似an—225和an—124的那种常规23度后掠翼?我本人更喜欢气动效率更高的超临界机翼加翼梢小翼的方案。”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也有在北郡100项目组里面工作的人,自然知龗道林鸿飞对超临界翼型加翼梢小翼的整体机翼造型情有独钟,但对于安东诺夫设计局以及乌克兰航空界来说,别说是超临界机翼加翼梢小翼,只要林鸿飞给钱。什么样的条件他们都能够答应,不等维克多说话。雅茨可立刻就连声道。“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我们也可以帮贵公司开发超临界机翼加翼梢小翼,不过有个小小的条件。”

“条件就是希望我们公司能够和你们乌克兰联合开发ai—22发动机?”林鸿飞听的想笑。

在刚刚乌克兰人提到ai—22发动机的时候他就大致猜到这些乌克兰人来找自己是打的什么主意了,去年的时候林鸿飞曾经向乌克兰提议合作研发ai—22小推力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但当时乌克兰政府拒绝的那叫一个干脆利索。完全一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架龗势,没想到现在乌克兰人竟然又心动了,这真是……尼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林鸿飞哪里知龗道乌克兰人的苦衷?

单就技龗术水平而论,苏联末期才开始设计的ai—22的确是一款非常棒的小推力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原因很简单,这款发动机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专用于苏共高级要员使用的远程公务机的首选发动机,其次才是小型支线飞机上面使用的发动机。

作为苏联党政部门要员使用的远程公务机使用的发动机,自然对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