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随口问问。对了,艾弥薇,那个大地沉降的预言,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似乎蕴含了一些东西,但一时又琢磨不透。”

“嗯?”

“那个天神显然是指提亚玛特对吧,但冥神呢?我记得你说过,冥神统治冥界,是不能来到凡间的,怎么会和提亚玛特联手干掉妖魔?最后又被提亚玛特干掉了?”琼恩说,“妖魔呢?能够需要两位神明联手对付的妖魔,总不会是寻常之辈吧,是另外的神王,或者是下层界的邪魔,又或者,是指伊玛斯卡的奇械师?”

“预言这种东西,本来就似是而非,充满各种半真半假的隐喻和暗示,你觉得它蕴含了某些东西,那是理所当然的,但太当真就不必了,”梅菲斯说,“而且我们现在听到的,还未必是原始版本呢。”

凛今天所唱的那个版本,最后的预言部分是大约两百九十多年前才新增加上去的。大主教手里有几份笔记,都是在此之前到过东域的中土旅行者留下的,里面也记录了这个故事,但无一例外都只到“冥神被天神杀死”就结束了,并无最后的“冥神诅咒”的内容,更谈不上什么“大地沉降”之类。

“你是说这个什么预言是假的?”

“那要看你对预言的真假如何定义了,”梅菲斯说,“但以东域的标准来说,它的确是一个伪预言。”

“东域的标准是什么?”

“预言是谁作出的?”少女反问。

“当然是预言师啊。”

“在中土,预言是预言师作出的,但在东域不是,”梅菲斯说,“无论在古恩瑟语还是古穆罕语中,‘预言’和‘神谕’是同一个词——也就是说,在东域,真正的‘预言’,其实就是神谕,是由祭司作出的。”

她大致解释了一下。原来在东域,最早的预言都来自于祭司。在古代,东域绝大部分平民和大部分贵族都是文盲,祭司是唯一的知识阶层,他们掌握文字,创作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各种祭祀活动中,祭司会诵读赞诗,表演歌舞,这些赞诗、歌舞中含有一些对未来的描述,就被认为是预言。一些聪明的吟游诗人旁观祭祀典礼,记住了这些赞诗、歌舞,加以改编,变成故事歌谣,传唱四方。

千载光阴,无数神王陨落,教会崩散,曾经荣耀无比的祭司们早已归于尘土,反倒是他们的一些“预言”,借助吟游诗人的创作改编,藉由口耳相传,民间传唱,跨越了时间长河的阻隔,留存到了今日。当然,经过这样漫长的历程,其中究竟还有几分是“原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吟游诗人也模仿这些祭司预言,创作出了很多风格相似的文艺作品,这些被中土的学者称之为“伪预言”,不过绝大多数东域人是没办法区分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