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学习儒家学说的时候,会有一个名词叫做“孔孟之道”,这里的“孟”便是孟子。

但却没有“孔荀之道”。

这倒不是说荀子就比孟子差,而是荀子更擅长的其实是另一个方面。

主张“人性本恶”的儒家圣人荀子,在法家学说的造诣,登峰造极,天下第一。

他培养出来的徒弟之中,有一个弟子叫韩非,写下《韩非子》,乃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第二个李斯,以法家子弟的身份,用法家理念和制度,帮助始皇帝统一天下,从此形成了伟大的大一统帝国。

单就这两个人来说,便已经能让荀子名垂不朽。

《劝学》里面除了经典的儒家论调之外,还有满满的法家道理。

大康朝掌权的是儒家、法家和墨家,一篇文章能同时让两家学子大儒都敬服,除了《劝学》,还有哪篇能做到?

这便是柳铭淇教导寿王《劝学》的最主要原因。

《劝学》一出,哪怕柳铭淇不是儒家和法家的子弟,无数的儒家和法家子弟,都要读这篇文章,从而把柳铭淇当成半个先生来对待。

有着这么崇高的声望,我还怕你们个刁!

只是,柳铭淇万万没想到,教导这个熊孩子如此之难。

如若按照这样的状况和进度,何年何月才能让他完全读熟、甚至背诵好呢?

要是等个三五年,怕是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