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釜山行》原本就充满了政治隐喻,外人可能意识不到,韩国人一看就懂。

首先片名就很有意思,直接翻译过来是“去釜山”,完全是扑街的片名,一点也看不出主题是灾难僵尸片。

整部片子和釜山关系也不太大,那趟火车目的地釜山,却始终也没到达,似乎没必要将这样一个地名放在片名中作为号召。

然而釜山这地方对韩国人却另有意义,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与灾难相联。

他们看到这个片名很可能立刻会联想到战争和逃亡,因为他们在内战中曾经成群结队被追赶着亡命釜山,一路尸横遍野。

那里有港口,可以逃离半岛,一曲民族的悲歌。

这也是影片中出现大量军人僵尸的原因。

把《釜山行》那张男主父亲一身是血抱着女儿的海报改成《重庆行》,国内观众可能立刻意识到战争来了,追杀来了。

灾难片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自欺欺人地认为别人不会多想不行。

苏长青对这个问题很严肃:“当然最好能过关,不用大修剧本,实在不行也有备用方案。”

剧本如果大修那就是另一个故事,缺了隐喻内核变了,谁也不能保证剧情还会受欢迎。

这事不能过于自信,还是把大纲先送审,该走的程序先走。

编剧情这种事人人都能插上话,柳雨菲想了想:“如果设定在香港不行,改成内地更不行,难道你想合资拍摄改成国外发生的故事?”

这当然是条出路,去年《公主的决断》就是靠中法合资才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