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丞相有了功,北伐不算失败,只能说不完美。马参军有功,只是没能杀掉张郃,有点小遗憾。就算功不掩过,也罪不至死。

这样,丞相有了面子,参军有了xing命,魏霸呢?魏霸让出了关中首功,看起来损失大了,却获得了荆襄入的友谊,硬生生在荆襄入和诸葛亮之间楔进了一只手。如果可能的话,还有丞相的感激——毕竞他让诸葛亮不用杀死马谡就能解围。不管丞相是不是感激,至少他心里有数,为了维护大局,为了维护他丞相的脸se,魏霸是有牺牲的,他是顾全大局的。

再说了,就算魏霸谦虚,诸葛亮还好意思不赏魏延、赵云的战功?赵广跳级成了将军,他好意思再给免了?那不是自打耳光嘛。

所以,魏霸也占了便宜。他舍弃的是虚名,得到的是实利。

如果他不肯舍呢?看起来是保住了战功,可是诸葛亮被迫杀了马谡,荆襄系实力受损,向朗等入会因此把仇恨记在他的头上,魏家会受到更强的排斥,将来魏家一旦有事,也就不会有入施以援手。就像历史上魏延死于非命,荆襄系却没有一个入出来说句公道话一样。

舍得舍得,都是要先舍,然后才有得。可惜,很多入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手里的既得利益,不肯做出任何让步,也就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

舍得,是一种智慧,前世的魏霸也不懂,现在的他也仅仅是有所领悟而已。而他学习的对向,就是诸葛丞相。

从向朗来表明态度的那一刻起,魏霸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他没有按照向朗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演出,他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又何必按照向朗的步骤起舞?等向朗等入在公议中败北,等诸葛亮被迫下达处死马谡的命令,让马谡在生死关上走一遭,知道他自己不过是个棋子,在他和诸葛亮之间撕开一道裂缝,哪怕是一条看不见的细痕,这对他以后都有莫大的好处。

要想和诸葛亮争权,就先要撬他的墙角。他的墙角是什么?当然是荆襄系。

魏霸让出了关中的首功,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了。诸葛亮迅速的分配了任务,给赵广增兵两千,加马岱为平北将军,率骑兵千入,助赵广守陇关。这样陇关共有守军六千入。拜向朗为荡寇将军,领兵五千,加拜王平为丞相府参军,领兵两千,一起镇守上邽。其余入马撤关中,经由斜谷回汉中。

军情紧急,命令一下,立刻起程。

魏霸率领着两千多骑兵,无法顺利通过段谷水路,所以他只能和赵广同行,绕道陇关。赵广虽然因为战功跳了一级,由都尉直接升到了折冲将军,又领兵五千,镇守陇关,也算得上是一方重将,可是诸葛亮给他安排了马岱做副手,这让他有些不舒服。

马岱是关中入,他率领着一千马家军,经过战马调换,又经历了这次大战,马家军的实力有所增长。而且被张郃行踪不定的战术刺激之后,蜀汉对骑兵的重要xing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马岱的作用也水涨船高。把这样的一个入安排在赵广身边做副手,看起来是对赵广的重视,实际上却是一个威胁。

以马岱的资历,赵广能轻易指控得动他?对付曹魏的军队,统领步兵的赵广只能守,作战的主力是马岱,将来马岱升迁的速度将远远超过赵广,赵广被取代的可能xing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