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漏税也就算了,偏偏这些王族、公族、贵族在侵占国家资源方面,却是不遗余力。

打个比方说,某县新发现一座矿山,按理来说,这应该由朝廷来开采,可是地方上的贵族们在听说这件事后,当即贿赂县令,谎报朝廷『本县并无矿产』,或者说,在朝廷得知这件事前,贿赂县令,再给该县一笔钱,将这整座山给买下来。

买一座荒山能花多少钱?

于是乎,户部虽然得到了一笔该县呈上来的微不足道的钱,却失去了一座本该属于朝廷的矿山,日后只能花更多的钱,向那个买下此山正在开采的贵族势力,收购矿石。

损公肥私,这就是典型的贵族商贾的作风,虽然不可囊括魏国所有贵族势力,但至少绝大多数都在这么做。

否则,单凭朝廷拨给宗府,宗府再拨给各王族成员的俸养钱,当初会发生两个王族子弟,在烟花之地,为了一个风尘女子豪掷千金,且争风吃醋至大打出手的王族丑闻?

如今贵为肃王的赵弘润,他每月的俸禄才多少?千余两银子而已,要不是他六王叔赵元俼正是一方水榭背后的金主,按照每月的俸禄,他连给苏姑娘赎身都赎不起。

不开玩笑,这就是王族宗族嫡系子弟的财力。

而那些分家的王族子弟呢,却一个个挥金如土,这些钱哪来的?

“本王亦是姬姓赵氏子弟,岂是希望自己的氏族覆灭?……但不可否认,有些人,欠敲打敲打。”赵弘润坦率地对成陵王言道。

的确,这正是赵弘润没有祭出『推恩令』这项大杀器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招毒计不好拿捏尺度,一旦推行,魏国全国境内贵族势力无一幸免。

不可否认会有些明事理的贵族家族依旧保持着团结,但那绝对不会是多数。

毫不夸张地说,『推恩令』一推令,魏国国内一半以上的贵族家族得分裂,父子离心、兄弟反目,呈一片散沙。